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细览页

第二批“无讼村庄(社区)”创建十大典型案例(五)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02月04日

案例五:

崔某等与张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例

【基本案情】

2020年9月18日,崔某等二十余人与张某协议,租用其管理的场地搭建歌舞台及小吃摊进行营业。当晚,因电力供应不稳定,场地停电26次,致搭建的歌舞台无法使用,25个小吃摊冷冻肉品变质造成经济损失。在与出租方张某协商赔偿事宜未果后,崔某等二十余人到南村镇党委政府反映此事,并于9月23日到平度市政府进行集体上访。此次上访人数众多,均为外地人员,上访人员中还有人携带了液化气罐等危险物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处理过程和结果】

得知上访消息后,南村法庭立即联合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调解小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上访人员进行劝说。南村法庭工作人员向上访人员阐明了聚集上访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其他的危害,建议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法庭特邀调解员马言清(市十佳人民调解员)向上访人员详细介绍了法院诉前调解工作流程,并邀请他们到南村老马调解工作室详谈赔偿事宜。期间,崔某等人对调解小组多次表现出不信任,最终,在调解小组的耐心劝说下,二十余名上访人员当晚同意离开市政府,到老马调解室协商处理。

第二天一早,调解小组向双方释明了关于赔偿问题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司法确认调解协议效力等程序性问题,并组织双方共同对赔偿事宜做进一步协商工作,直至晚上七点多,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当场签订调解协议,并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当晚,南村法庭予以审查并下达了司法确认裁定书,使双方的调解协议具有了法律强制力。

【典型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从事流动性产业外来人口日渐增多,此类矛盾纠纷也不断增多。外来人员纠纷具有抱团性强、流动性快、抵触性大、矛盾易激化等特点,如不能在第一时间做安抚工作,尽快取得其信任,矛盾极易激化和反复。南村法庭措施有力、态度诚恳,以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融合社会多方力量,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力争当场调解、当场进行司法确认,让调解协议“不过夜”,既防止了调解意见的反复,又从根本上维护了各方利益。

供稿:南村法庭  整理:姜晓杰

关闭
版权所有:平度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平度市青岛路103号 电话:(0532)80817575 邮编:266700